农民组团冒充记者敲诈 专挑冒黑烟排污水企业下手
日期:07-08 来源:未知记者近日从全国“扫黄打非”办了解到,以赵某、史某为首的22名冒充记者身份,敲诈勒索衡水、沧州、石家庄、保定等四市二十余个县(市)企业的犯罪成员,已全部落网并移送起诉。据统计,敲诈勒索案件38起,涉案金额34万余元。
三大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衡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大队长张义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他们从证人口中获悉,有些企业可能存在频被“记者”敲诈勒索的情况,后该证人向警方提供了一个车牌号。根据这一线索,刑警支队专门抽调民警进行调查,发现该车牌号车主为赵某。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摸排,民警发现,每天上午都会有几个人来赵某家里集合,然后开车一起出去,到衡水市周边各县转悠,并在一些企业工厂附近停留,“进出赵家的人有的曾有犯罪前科,我们怀疑是假记者诈骗”。
经过近一个月的跟踪走访和对企业核实后,办案民警确定这是一个以赵某、史某为核心人物的假冒记者敲诈勒索犯罪团伙。2016年12月23日,赵某、史某团伙经过几天的蛰伏后分赴阜城和安平县再次实施敲诈,民警在两地同时收网,抓获团伙成员5人。
一企业曾4次被敲诈19万
据介绍,被抓获的“假记者”是由以赵某、贾某、马某为首的三个“小团伙”组成,团伙内部成员相对固定,多以相熟程度、亲缘关系结伙作案。
史某原本只是一个种地的农民,只有小学文化,后来认识了长期在当地作案的“资深媒体人”贾某,并跟随他一起“学习采访”,史某业务精通后开始独立,他通过“中国新闻播报社”(现实中不存在)的名义四处网罗人员,并合伙寻找作案单位伺机敲诈勒索。
史某在打麻将时认识了曾从事装修工作的包工头赵某,去年4月,史某邀赵某加入“中国新闻播报社”当记者,说这行挣钱快,于是赵某花费1万元办理了该新闻播报社的工作证。
他们带着“媒体证件”,驾车流窜至衡水及周边县市,主要寻找有烟筒往外冒烟或者往外排污水的中小企业,如玻璃厂、机械生产厂等。他们既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也不懂相关的环保政策和标准,在未经确定企业排放物是否超标的情况下,不明就里实施敲诈。被骗企业负责人董先生告诉记者,因怕影响生产,便大多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给了钱。
据悉,成员间还会彼此互通线索,对一些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敲诈成功并尝到甜头后,由骨干人员指使其他人员再次或多次实施敲诈。去年5月,史某与赵某等人到阜城县某纤维素厂以类似方法向该厂敲诈1万元,次日赵某谎称上级领导不同意并坚持曝光,又向其敲诈6万元,随后赵某又告诉其他成员去敲诈2次,共敲诈了19万元。这些犯罪嫌疑人将被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赵某、史某等人通过花钱或其他方式办理了三农内参、中国新闻播报社、法制监督在线等媒体的证件,以方便进入企业敲诈。记者看到,他们所办理的假记者证件种类繁多,且与真证件十分相似。团伙中为首的马某办理的媒体证件多达12家,职位涉及记者、调研员、运营中心副主任等等。
据了解,马某曾与2005年在某媒体做过发行工作,对新闻媒体有一定了解,并认识了很多媒体和社会上的朋友,她对外一直自称记者。2015年,马某通过朋友花8000元钱办理了“三农内参”工作证,并开始以此为名四处招摇,后来马某还为儿子宋某办理了“三农内参”工作证,母子二人一起当起了“记者”。
记者从警方获悉,经过调查,部分涉案媒体并没有新闻采访资质,同时有些团伙成员所持的证件也只是从事媒体工作或网站工作的内部工作证件,虽然在其内部网站搜索也能查到,但根本没有新闻采访权。
上一篇:“北新建材”品牌价值突破500亿元,荣列中国品牌百强
下一篇:司机鸣笛行人不让路 动手打人赔了六百五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