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太多,榜单都不够用了
日期:04-29 来源:未知“一线城市”是对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评价。中国拥有10个左右的“一线城市”是比较科学的,但如果达到19个甚至更多,则多少有些泛滥。
全文1780字,阅读约需3.5分钟
▲图片来源: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近日,有机构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引发热议。这是一个延续了5年的榜单,今年的新闻点在于城市梯次发生了变化,即“北上广深”变为“上北深广”。另外还有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也发生了改变。
成都在这份榜单中连续五年排在了“新一线”的榜首位置,以致于有网友调侃这份榜单的制作人一定是个成都人。
毋庸置疑,在传播上,这份榜单是非常成功的。它不仅创立并炒热了“新一线”这一概念,并且至少给了15个城市进入“一线城市”的梦想机会。
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一线城市”吗?
━━━━━
把“新一线城市”称为“商业新一线城市”更合适
按照这份榜单的设计,中国的“一线城市”实际上达到了19个,即“上北深广”这四个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城市,外加“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等15个新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本质上是一个房地产概念,起初源自于房地产企业选址的标准。这一概念是随着这些年房地产行业的火热以及房价的飙升而变得根深蒂固的。
“新一线”是借助这一热度而衍生出的新概念,其本质上是一个针对城市商业维度的传播概念。
正如榜单制作方所称的,这个榜单是中国城市的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然,该榜单对于城市的分级,也是基于商业魅力这一维度而言,而非对一个城市的综合性评价。
也就是说,这份榜单的外延很大,但内涵偏窄,更准确的定义为“商业新一线城市”可能更合适。
如果细究这个榜单在“新一线”上的标准,至少有几个问题需要回答——
一是为什么是15个城市,而不是5个、10个甚至20个?
二是指数得分排名第15的无锡是47.79分,那第16名的昆明以及紧挨着的大连、厦门分数差了多少而沦为了二线城市?
事实上,我们对于“一线城市”的认知,早已脱离了房地产、商业等方面的范畴,它实质上变成了人们对于一个城市在全国甚至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区域地位等综合性的考量和评判标准。这也是有些人看到15个“新一线城市”之后产生疑惑的原因之一。
▲上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定义“一线城市”离不开产业
除了商业,这份榜单对于城市的产业布局并未做过多的涉及。但一线城市的定义恰恰是离不开产业的。一个城市的产业定位和体量决定了其在整个国家甚至世界产业链上的地位,也决定了这个城市的等级。
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城市”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城市一样,需要具备几个基础条件——
一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甚至世界影响力;
二是经济(产业)实力要排在前列;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四是外来人口占据很大的比例,是人口净流入城市;
五是要对周边甚至更大范围的城市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对于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中国而言,目前四个“一线城市”的体量的确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仍需要多培育几个“一线城市”,这也是“新一线”概念能够火起来并受到地方政府重视的重要土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中国多达19个“一线城市”有些泛滥
于是,问题来了,中国还需要几个“一线城市”?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中国有一个官方概念叫“国家中心城市”,它的定位其实更接近我们传统意义上对于“一线城市”的认知,也符合前文所述的条件。
目前被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9个。
当然,这是国家在发展战略上给出的名单,更具有行政色彩。而“一线城市”作为一个市场化概念,除了行政力量的支持,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市场力量。
所以,不在国家中心城市名单上的深圳已经是实质意义上的“一线城市”,杭州等城市也能凭借市场力量挤入一线阵营。
以人口规模来算,相较于美国的三个主要“一线城市”,中国拥有10个左右的“一线城市”是比较科学的,但如果达到19个甚至更多,则多少有些泛滥。
其实,合理的城市竞争是必要的,但也并非所有的城市都应该力争成为“一线城市”,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回到榜单,作为一个从商业魅力方面评价城市的排行榜,其维度和数据是值得各城市借鉴的。重要的是,这份榜单背后所折射出的城市营销手段也非常值得学习。
但,若真以此作为标准把自己当成了“一线城市”,只能说,新一线城市这么多,榜单都不够用了。
文/谢良兵
上一篇:妻子不在家,继父趁着酒劲向继女伸出“魔爪”
下一篇:湖南一拐卖妇女团伙受审:开公司团购越南新娘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